第112章 举人弹劾,舌战群儒

老举人嘴唇抖动,说不出话。

陈墨环视众人,目光如尺,一寸寸量过每一张脸:“你们说我在乱纲?不,我是在救纲。纲常不在书里,在百姓能吃饱的碗里。”

他袖中微动,《骑兵战术手册》一角悄然滑出,又被他轻轻压回。他继续道:“阴山战报可曾读?突厥锻铁炉日夜不息,马蹄铁月产三千!而我大胤,连边军刀剑都需旧铁回炉——你们不斥官府无能,反来责我救弊?”

东侧一名举人猛然站起:“冶铁坊藏兵械之机,实为私铸!前有李三柱案,今有火药爆炸,你欲效王莽、董卓故事乎?”

陈墨冷笑:“所出皆为民用——农具、盐锅、水车构件,皆有账目可查。若要查,我账本随时可呈。倒是你们——可曾查过突厥铁骑日行三百里,靠的是什么?是四书五经,还是马政与锻铁?”

那人语塞。

赵明远终于开口:“陈氏工坊,未报工部,未纳税籍,岂非私设?”

“工坊非书院,不授经义,不录生员。”陈墨平静道,“工匠学技,为的是造物,不是科举。若朝廷要问,我只说——我在招工。庐州百姓要吃饭,要农具,要水车,我便雇人做。这难道也犯了王法?”

堂上一片死寂。

一名举人低头翻《弹劾疏》,指尖微微发抖。另一人攥着纸角,指节发白。他们原以为能以“圣道”压人,却不料对方以实证步步紧逼,将“君子不器”的道德高地,一寸寸拆解成砖瓦泥灰。

陈墨从袖中取出那块盐砖碎块,放在金穗稻种子旁。

“此为盐场废料,烧结不均,遇水即散。”他道,“我陈氏盐引登记系统启用后,此类劣砖已绝迹。若诸位关心民生,不妨去查查——过去三年,多少百姓因劣盐中毒?多少商户因假砖亏本?而今日你们弹劾的,正是杜绝此事的源头。”
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赵明远:“知府大人,若这叫‘败坏纲常’,那请问,何为纲常?是纸上空谈,还是百姓活命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