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1章 仓促的集结

英国公张辅的府邸,这几日门户紧闭。老国公忧心忡忡,在书房内长吁短叹。他深知此次出征凶多吉少,本想联络几位老臣再次劝谏,但府外明显增加的“闲杂人等”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。马顺的人,像猎犬一样盯着这里。

兵部衙门内,郎中罗通看着手中一份关于瓦剌骑兵最新动向的密报,眉头紧锁。他找到尚书邝埜,恳切道:“大人,瓦剌势大,我军准备不足,此时出征,无异于以卵击石!下官恳请大人,再次面圣,陈说利害!”

邝埜苦笑一声,指了指窗外隐约可见的锦衣卫身影,摇了摇头,声音沙哑:“罗郎中,慎言……慎言啊!刘球……前车之鉴啊!”

罗通还想再争辩,邝埜却已背过身去,肩膀显得佝偻了许多。

并非所有人都选择了沉默。一位名叫李贤的翰林侍讲,在几位同僚的私下聚会中,忍不住痛心疾首:“王振阉竖,蛊惑圣心,视军国大事如儿戏!五十万大军仓促出征,粮草不继,军械朽坏,此乃取败之道!我等读圣贤书,岂能坐视国难临头而无动于衷?”

他的话音未落,雅间的门就被粗暴地撞开。几名锦衣卫校尉闯了进来,为首的百户冷笑一声:“李大人,好大的雅兴啊!聚众非议朝政,诅咒王师,跟我们到北镇抚司走一趟吧!”

李贤脸色剧变,怒道:“尔等安敢!我乃朝廷命官!”

“命官?”那百户嗤笑,“到了诏狱,就是阎王也得脱层皮!带走!”

同席的官员们吓得面无人色,眼睁睁看着李贤被如狼似虎的校尉拖走,无人敢出声阻拦。次日,便传出了李贤“畏罪自尽”于诏狱的消息。一时间,朝野噤若寒蝉,最后一点反对的声音也被彻底掐灭。

在这片混乱、压抑和恐惧中,所谓的“五十万大军”终于像一团勉强捏合起来的泥沙,在规定的期限内,乱哄哄地聚集在了北京城外。旗帜杂乱,衣甲不整,士卒面带菜色,队伍歪歪扭扭。粮草车队逶迤数十里,但其中有多少是能吃的粮食,只有毛贵和他手下的人清楚。军械车辆上覆盖着草席,掩盖着下面的破铜烂铁。

王振站在高高的点将台上,看着下方“声势浩大”的军队,志得意满。他觉得,自己梦想中的不世之功,已然近在咫尺。他看不到士兵眼中的茫然与恐惧,听不到民夫暗地里的诅咒,更感受不到那弥漫在空气中的、大厦将倾的危险气息。

年轻的皇帝朱祁镇身着金甲,意气风发,在他看来,这便是他横扫漠北、建立不朽功业的开端。

公元1449年七月十六日,这支仓促拼凑、外强中干的庞大军队,在王振的总揽和英宗皇帝的亲自率领下,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北京,踏上了那条通往未知深渊的征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