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名西厂番役上前,想要将满都海手中的弯刀取下,却被汪直阻止了:“不必了,留着吧,也算给她留个全尸。” 他转过身,看向正在清点物资的士兵们,高声道:“所有人都给我仔细点,一丝一毫都不能遗漏!这都是我们用血汗换来的功绩!”
士兵们不敢怠慢,更加认真地清点起来。马驼牛羊的数量不断增加,很快便达到了六千多头,远远超出了预期。盔甲兵器更是堆积如山,光是弯刀就有上千把,长矛、弓箭不计其数。这些物资,对于常年征战的明军来说,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。
打扫战场的工作一直持续到中午。此时,天空已经放晴,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雪地上,反射出刺眼的光芒。营地中的烟火渐渐消散,只剩下一片狼藉。明军士兵们虽然疲惫,但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。
“报——!” 一名浑身浴血的将领策马奔来,手中拿着一份清单,兴奋地禀报,“军门!汪公公!此战初步清点完毕:我军阵亡三百余人,受伤五百余人;斩获敌军首级四百三十七级,其中包括鞑靼部落的几名千夫长;生擒俘虏一百七十余人,其中有亦思马因的亲族三人;缴获马驼牛羊六千三百余头,金银珠宝若干,盔甲兵器两万余件!贼酋亦思马因孤身逃脱,其妻满都海已被阵斩!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“好!好!好!” 汪直一连说了三个“好”字,心中积压许久的块垒,仿佛随着这一声禀报烟消云散。这是实打实的、无可争议的军功!远非辽东那场虚假的胜利可比!他看向王越,眼中满是赞许:“王军门,此番大捷,你的功劳最大!”
王越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,但他依旧保持着沉稳:“这是陛下洪福,也是汪公公监军有方,更是全体将士浴血奋战的结果。不过,亦思马因虽逃,但其部落残余势力犹在,恐会集结追兵,此地不可久留。传令下去,全军即刻整理行装,按原定路线撤退!”
“遵命!” 众将领齐声应道。
明军将士们迅速行动起来,将缴获的物资打包,重伤员被抬上马车,俘虏被押在队伍中间,马驼牛羊则由士兵们驱赶着,整支军队很快便整理完毕,向着阴山方向撤退。
他们来如雷霆,去如疾风。在取得辉煌战果后,毫不恋战,迅速携带着战利品和俘虏,沿着来时艰难开辟的路径,撤离了威宁海子。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,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,仿佛在草原上留下了一道胜利的印记。
撤退的路途同样充满了艰险。翻过阴山时,又遇到了小规模的风雪,道路湿滑难行。但此时的明军将士们,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,士气高昂,之前的疲惫仿佛都被这股喜悦冲淡了。他们互相扶持,互相鼓励,艰难地向着南方行进。
途中,果然遇到了一小股鞑靼人的追兵。这是亦思马因在逃亡途中集结的残部,大约有上千人。他们看到明军带着大量的战利品和俘虏,眼中满是贪婪和仇恨,立刻发起了进攻。
“列阵迎敌!” 王越一声令下,明军迅速摆出防御阵型。骑兵们下马,组成长矛阵,弓箭手则在后方拉开弓箭,瞄准了冲来的鞑靼人。
鞑靼人的进攻如同潮水般涌来,但他们早已没了之前的气势,装备也远不如明军精良。明军的长矛阵如同一道钢铁长城,将鞑靼人的冲锋一次次挡了回去。弓箭手们箭如雨下,不断有鞑靼人中箭倒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