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4章 裕王府暗线

处理完刘忠,冯保又开始梳理府中账目。他发现府中用度混乱,许多款项去向不明,尤其是采买这一块,猫腻最多。他当即下令,让陈矩牵头,重新核查所有账目,凡是有疑问的款项,一律追查到底。

陈矩做事果然稳妥,他带着两个细心的小太监,日夜核对账本,逐笔追查,不到半个月,便查出了不少问题。采买管事虚报物价,克扣银两;厨房管事私吞食材,中饱私囊……冯保当机立断,将这些人一一惩处,有的杖责,有的逐出王府,同时重新任命了管事人员,制定了严格的采买和报销制度。

经过这一番整顿,裕王府的风气焕然一新。府中用度大大减少,下人也都规矩了许多。裕王朱载坖得知后,对冯保愈发信任,时常让他参与府中重要事务的打理。

冯保并未因此沾沾自喜,他知道,要在裕王府站稳脚跟,不仅要管好府中事务,更要结交王府中的核心人物,尤其是裕王的几位讲官。其中,最让他看重的,便是那位年仅三十出头,却已颇具声望的张居正。

张居正时任裕王讲官,兼翰林院编修,他目光深邃,胸怀韬略,对朝政有着独到的见解,深得裕王敬重。冯保知道,此人将来必是朝廷栋梁,若能与他结交,对自己未来的发展,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。

他开始有意识地接近张居正。张居正喜好书法,冯保便搜罗了不少历代名家的字帖,借着送文书的机会,与他探讨书法心得;张居正公务繁忙,时常熬夜批改文章,冯保便让人每日备好热腾腾的参茶,悄悄送到他的书房。

一来二去,两人渐渐熟络起来。张居正也看出冯保并非寻常宦官,此人精明干练,心思缜密,且颇有远见,值得结交。

一个深夜,王府书房的灯火还亮着。张居正刚批改完裕王的课业,正准备休息,冯保却提着一盏灯笼,悄然走了进来。“张先生,深夜叨扰,还望海涵。”

张居正抬眼一笑:“冯公公客气了,请坐。”

两人隔案对坐,窗外树影婆娑,月光透过窗棂,洒在地上,形成斑驳的光影。小禄子奉上热茶,便悄然退了出去,只留下两人在书房中。

“近日听闻朝中议论,高拱先生有望入阁?”冯保率先开口,声音低沉。

张居正端起茶盏,抿了一口,神色凝重起来:“确有此传闻。肃卿(高拱字)兄才略过人,精通政务,入阁本是情理之中。”

“张先生觉得,高拱先生入阁后,对王爷而言,是福是祸?”冯保追问。

张居正沉默片刻,缓缓道:“肃卿兄虽有才干,然其性刚愎,独断专行。如今朝中刚经历严党之乱,正是需要同心同德、共扶社稷之时。若他入阁,恐难容他人,届时不仅是朝廷之福,亦非王爷之福啊。”

他并未直言,但指向已明。高拱是裕王的老师,两人关系密切,但若高拱真的权倾朝野,独断专行,将来裕王登基,恐怕也会被其掣肘。

冯保微微颔首,为张居正续上热茶,灯光映照着他平静无波的脸:“张先生所言极是。奴婢在宫中时,亦有所闻。高拱先生与徐阁老素来不和,若他入阁,朝中怕是又要起纷争。王爷仁厚,将来承继大统,身边若尽是专权之辈,确非社稷之幸。”

他没有多说,但彼此心照不宣。两人都明白,高拱的崛起,对他们而言,并非好事。从这一夜起,一种基于政治共识的隐秘同盟,在两人之间悄然建立。

此后,冯保开始更加留意朝中动向,尤其是与高拱相关的消息。他利用自己在宫中的旧部,收集高拱的言行举止,以及他与其他官员的往来,再通过隐秘渠道,悄悄传递给张居正。而张居正则凭借自己在朝中的人脉,为冯保分析局势,出谋划策。两人一内一外,互通声气,渐渐编织起一张无形的网络。

与此同时,陈矩并未随冯保在裕王府中久留。高忠考虑到他年纪尚轻,需要更多历练,便上书朝廷,将他派往京畿附近的边关重镇——密云卫,协理军务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时值俺答部族屡犯边境,烽烟时起。密云卫作为京畿屏障,地理位置极为重要,常年驻扎着重兵。陈矩到任时,恰逢俺答的小股精锐鞑骑频频袭扰边境,守军虽有防备,却也时常疲于奔命。

这一日,天刚蒙蒙亮,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密云卫的宁静。探马连滚带爬地冲进卫所:“报!千户大人!鞑骑来袭!大约三百余人,正朝着白羊口关隘杀来!”

白羊口是密云卫的重要关隘,地势险要,一旦失守,鞑骑便可长驱直入,威胁京畿安全。千户大人闻讯,顿时慌了神——白羊口的守军只有两百余人,且多是新兵,如何抵挡得住三百精锐鞑骑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