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章 匠心启程

林薇轻轻走过去,递上把伞:“大爷,我们想建个食品厂,正找懂设备的人。”老人抬起头,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灰,眼神却亮了亮。他姓陈,是这家厂最后的技术员,厂子倒了后,他舍不得这些设备,天天来打扫,就盼着有人能让它们再转起来。

“陈师傅,”林薇把带来的茶叶蛋和蜜枣递过去,语气格外诚恳,“我们厂子刚起步,工资可能不高,但我们肯定给您留着施展手艺的地方,这些设备要是您能用,我们也想拉回去修修再用。”

陈师傅捏着颗蜜枣,放进嘴里嚼着,没说话,只是眼神一直落在那台杀菌锅上,久久没移开。

第二天一大早,宋家的卡车就开进了邻县食品厂。宋卫东、大庆,连宋卫国都挽着袖子上了,几个人抬着设备往卡车上搬,汗顺着额角往下淌,浸湿了后背的衣服。

“这杀菌锅看着旧,都是好钢材,”宋卫东用袖子擦了把汗,声音有点哑,“我找修机器的师傅问过,好好整整,还能用上十年八年。”

更让陈师傅意外的是,赵金凤特意在仓库里搭了个临时灶台,用拉回来的杀菌锅试煮茶叶蛋。她系着围裙,手里拿着王素芬写的配方,一边看一边调整火候:“陈师傅,您尝尝,这是按您说的温度煮的,看看合不合口味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陈师傅接过碗,筷子夹起颗茶叶蛋,咬了一口——卤香里带着点蜜甜,是他当年想改却没改成的配方,因为厂里怕麻烦,一直没同意。他嚼着嚼着,眼眶慢慢红了,眼泪滴在碗沿上:“我徒弟当年就跟我提过这方子,可惜...可惜他走得早,没机会看到。”

赵金凤递过块手帕,轻声说:“陈师傅,以后这厂子就是您的,您想怎么改,咱们就怎么试。”

设备刚拉回来,安装就卡了壳——杀菌锅的管道接不上,几个人围着机器转了半天,也没找出问题。就在宋卫东急得直挠头时,一个戴眼镜、穿中山装的男人走进了仓库,手里还拿着袋“宋记”蜜枣。

“请问谁是林薇同志?”男人推了推眼镜,笑容温和,“我是省农科所的刘教授,昨天在超市买了袋蜜枣,尝着味道好,就找过来了。”

原来刘教授下乡调研,偶然在宋家超市尝到了蜜枣,觉得味道正宗,却也看出了工艺上的不足。“你们这蜜枣,糖度有点高,而且保质期短,”他指着蜜枣的包装,“要是改进下熬糖的工艺,再用真空包装,能多放半个月,还更健康。”

他不光给了工艺改进的方子,还从包里掏出几张名片:“这是食品包装的专家,我认识多年了,你们找他,提我的名字就行。对了,我还联系了个进口真空包装机的渠道,价格比市面上便宜不少。”

林薇握着刘教授的手,心里又暖又亮:“您怎么这么帮我们?”

刘教授笑了,指了指仓库里的设备:“乡镇企业想搞创新,不容易。你们有这份踏实做品质的心,我就愿意帮一把——好东西,就该让更多人尝到。”

粮站后面的老仓库,终于被改造成了第一个标准化车间。墙壁刷得雪白,窗户装了新玻璃,杀菌锅、搅拌机整齐地摆在屋里,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,亮得让人心里发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