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0章 亲写挽联

同治十一年(1862年)深秋的兰州,黄土高原上的寒风已经开始呼啸。左宗棠站在总督衙门的高台上,远眺着浑浊湍急的黄河。河面上漂浮着刚刚从西安运来的机械设备,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卸货。

“大帅,西安机器局的第一批设备已经运抵。幕僚匆匆来报,额上带着汗珠,按照您的吩咐,我们在南关外选定了厂址,只是…….”

“直言无妨。”左宗棠转身,花白的须发在秋风中飘动。

“兰州工匠大多只懂得打造传统兵器,对新式机械一窍不通。而且炼钢所需的煤炭要从陕西运来,每百里运费就要加价三成。有些官员建议,不如直接向洋人购买枪炮…….”

“短视!”左宗棠手中的马鞭重重敲在栏杆上,“今日买枪,明日买炮,日后是不是连士兵都要请洋人来当?立即传赖长来见!”

不过一刻钟,赖长匆匆赶到。这位原西安机器局总办满面风尘,衣袍上还沾着煤灰,显然刚从南关外的工地赶来。

“大帅,”赖长躬身施礼,“南关外的场地已经平整完毕,从西安运来的六十台机床正在安装。但是兰州地势高亢,缺水严重,蒸汽机所需用水难以保障。本地工匠虽然手艺精湛,但对新式机械确实不甚了解。”

左宗棠沉吟片刻,道:“缺水就引阿干河水,不懂就学。你立即办三件事:第一,在本地工匠中选拔聪颖者,每人每月加饷银二两,跟着西安来的师傅学习;第二,派人到平凉、同官采购煤炭,到汉中采购钢铁,运费不必计较;第三,最重要的是尽快仿造出普鲁士式的后膛枪。”

他大步走到案前,铺开早已准备好的图纸:“西征在即,我们要造的不仅是枪炮,还要能修造军械,制造马车、帐篷。你去拟个详细章程,需要多少银两,需要什么人,直接报给我。”

这时,一骑快马飞驰入院,马上骑士汗流浃背,手持六百里加急文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