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西宁的战事迫在眉睫。左宗棠在对制造局作出详细部署后,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下一个目标。临行前,他特意来到制造局,对赖长嘱咐道:“制造局就交给你了。记住,这里生产的每一杆枪、每一门炮,都关系着西征的成败,关系着新疆的得失。”
黄河水奔腾不息,兰州制造局的烟囱冒起滚滚浓烟。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,一场现代化的艰难探索正在进行。左宗棠站在黄河岸边,望着对岸新建的厂房,目光坚定而深远。
而此刻,他已经将目光投向西宁,投向西征的更远方。在那里,更加艰巨的战斗正在等待着他,但这一次,他的军队将带着兰州制造局生产的枪炮,为收复新疆而战。
同治十一年寒冬,湟水河谷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。大小峡——这道西宁天然的屏障,此刻正成为湘军西进路上最坚固的绊脚石。
峡谷两侧的峭壁如刀削斧劈,湟水在谷底咆哮奔腾。崖壁上,回军的堡垒星罗棋布,宛如一个个猛兽的巢穴。寒风中隐约传来战马的嘶鸣和兵器的碰撞声,预示着一场恶战即将来临。
黎明时分,湘军列队出营。凛冽的寒风中,新兵们冻得瑟瑟发抖,呵出的白气在胡须上结成了霜花。老兵们默默检查着从兰州制造局新领的“同治式”后膛枪,熟练地擦拭枪管,脸上写满了凝重。军靴踏在积雪上发出咯吱声响,战马的喘息在严寒中凝成白雾。
刘锦棠立马军前,望着这道天险,面色凝重。他刚刚收到左宗棠从兰州发来的指令:“天险虽难,尤在人为。可集中炮火轰击北侧制高点,为步兵开路。”
“传令!炮队集中轰击北侧制高点!”刘锦棠下令道。
炮火轰鸣声中,湘军开始向峡谷推进。新运抵的后膛炮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,炮弹准确命中山腰处的回军堡垒,激起漫天烟尘。
刚行进不到一里,突然一声冷枪划破山谷寂静。一名哨兵应声倒地,额头上有个血洞,鲜血染红了地上的积雪,在严寒中迅速凝固成暗红色的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