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缠着李主任哭诉,从贾东旭小时候的苦,说到现在家里的难,翻来覆去就是想多要些赔偿。
李主任被缠得没办法,又实在同情贾家的遭遇,沉默了片刻,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,悄悄塞给贾张氏:“贾大娘,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心意,100块钱,您拿着,别声张。厂里的规定真的不能破,您就别再为难我了。”
贾张氏捏着信封,能摸到里面厚厚的纸币,心里的火气瞬间消了大半。
她知道,李主任已经仁至义尽,再闹下去也不会有更多好处,反而可能连这点额外的补贴都没了。
她擦了擦眼睛,点了点头:“那……谢谢李主任了,给您添麻烦了。”
事情就这么定了。
签完赔偿协议,贾张氏揣着400块钱的抚恤金和100块钱的私下补贴,跟着马德山走出了轧钢厂。
一路上,她紧紧攥着口袋里的钱,手指都捏得发白——这500块钱,加上每月20块的补贴,就是这个破碎家庭未来几年的全部依靠了。
回到四合院,贾张氏把钱小心翼翼地锁进箱子里,对着秦淮茹说了厂里的安排。
秦淮茹听着,没有太多表情,只是点了点头。
她知道,往后的日子,就像贾张氏说的那样,只能忍着、熬着,靠着这微薄的赔偿和补贴,带着三个孩子,在这四合院里艰难地活下去。
1961年的寒冬,贾家没有了男人的支撑,却靠着一场婆媳约定和一笔带着人情味儿的赔偿,勉强找到了一条生路。
贾张氏的“恶婆婆”人设即将上线,秦淮茹的“好儿媳”之路也注定布满荆棘,但为了孩子,为了这个家,她们只能咬着牙,在风雨飘摇中,一步步往前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