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最优解的陷阱(韩信)

希流没多想,以为是老师出于关心。但下一次辅导时,韩信在讲解完既定内容后,状似无意地提起:“你们那个跨学科项目,我看了资料。理论框架陈旧,实践价值有限,投入过多精力,性价比不高。”

希流愣了一下,试图解释:“我觉得能接触到不同领域的思维模式,挺有意义的……”

“意义需要被量化评估。”韩信打断她,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,发出规律的轻响,“以你目前的基础,将同样时间投入专业进阶课程,效率提升至少百分之三十。这才是更优选择。”他看向她,目光平静无波,“我认为你应该退出那个项目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不是建议,是结论。

希流感到一阵胸闷。她珍惜这个接触新领域的机会,也喜欢小组里自由的讨论氛围。这是她自己选择的路,并非他规划中的一部分。

“韩老师,我想坚持做完这个项目。”她鼓起勇气,声音不大,却清晰。

办公室内的空气仿佛凝滞了。韩信沉默地看着她,那双紫眸深处似乎有复杂的计算在飞速运行,评估着这次“偏离”的严重程度以及最佳的“修正”方案。

良久,他才缓缓开口,声音比平时更低沉:“为什么?给我一个足以推翻我之前判断的理由。”

希流深吸一口气:“我认为,成长路径不应该只有唯一的最优解。接触不同的可能性,即使短期内看不到效率提升,也可能对长远发展有益。这……也是另一种‘最优’。”

“概率论告诉我们,小概率事件通常可以忽略不计。”韩信的声音冷了几分,“你所谓的‘可能性’,大概率是徒劳的弯路。希流,我不希望你浪费时间。”

“即使那是弯路,也是我自己想走的弯路!”话一出口,希流自己都愣住了。她从未用如此语气对韩信说过话。

韩信显然也愣住了。他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眯起,像是在重新审视一个突然出现bug的程序。一种更加强烈的压迫感弥漫开来,但他控制得很好,没有发作,只是周身的气息变得更加冷硬。

“看来,你受到了某些错误思潮的影响。”他最终说道,语气恢复了平静,却更令人不安,“今天的辅导到此为止。你回去好好想想,什么是真正的‘效率’,什么是真正的‘为你好’。”

那之后,韩信并没有停止辅导,但希流能感觉到,某种东西变了。他不再仅仅关注她的学业,开始更深入地“关心”她的生活。

他会“偶然”知道她去了哪家书店,看了什么类型的书,并“适时”地推荐他认为更合适的阅读清单。他会在她提到最近有点疲惫时,直接给出一个详细的作息时间表,精确到分钟。他甚至开始过问她的社交,虽然措辞依旧围绕着“避免无效社交,提升自我”的核心,但希流能感觉到,他在一步步地蚕食她生活自主的空间。

这种掌控,不再是单纯的师长关怀,更像是一种……对所有物的规划与维护。他像一位严谨的工程师,不允许他精心设计的蓝图出现任何计划外的线条。

**无声的警告与既定的轨道**

真正的转折点,发生在那次校园文化节前夕。希流所在的跨学科项目小组准备了一个展示,需要她花费大量课余时间参与筹备。这严重“侵占”了韩信认为她应该用于专业学习的时间。

一次辅导中,希流因为前夜布展到很晚,精神有些不集中,在一个基础定理的应用上犯了错。

韩信放下手中的红笔,看着那个被圈出的错误,沉默了很久。办公室里只剩下窗外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。

“希流,”他开口,声音里听不出情绪,“你最近的状态,下滑得很厉害。”

“对不起,韩老师,我昨晚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