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有脑洞大开者断言:“龙脊就是楼得发的笔名,他想低调推新人,其实是自己写的!”
楼得发看到这些传言,哭笑不得,特意在作协群里发消息澄清:
“我可没这本事!龙脊的文笔、格局、细节把控,比我强太多了!真不是我写的!”
楼丽丽忙得脚不沾地,既要应对各大出版社的版权抢购电话,又要协调媒体采访,还得监控读者反馈。她终于抽空给小渊打了个电话,语气里满是催促:
“小渊!《红楼梦》火得一塌糊涂,读者都在催更第二部,评论区都快被‘求更新’刷屏了!你快写啊,不然我怕APP后台真要被催更消息挤爆了!”
电话那头,小渊笑了笑,声音平静:
“别急,等楼华的决赛结束,我就把第二部的稿子发给你。现在得先顾好他的事。”
小主,
此时,他正坐在117寝室的书桌前,平板上显示着夏芯碳基芯片的最新进度报告。凌耀祖刚刚发来检测数据:首片碳基晶圆表面平整度达到0.03纳米,远超预期的0.05纳米标准;原子校准仪检测显示,材料均匀度比蓝星最先进的硅基晶圆高出10倍,堪称奇迹。“按这个进度,两周内就能完成激光雕刻,下个月就能进生物灌注舱,1纳米碳基芯片量产指日可待!”凌耀祖在消息末尾激动地写道。
小渊刚把报告保存好,寝室门“砰”地被推开,杨伟抱着一摞超算服务器的测试数据冲了进来,脸上带着熬夜的疲惫,但眼睛却亮得惊人:
“渊哥!创世纪超算的通讯模块又有新进展!我们用你给的架构图,把仅有的两台服务器原型机连起来测试,通讯延迟居然只有0.001秒!李院士说,这是蓝星从未有过的水平,连量子通信都差点没追上!”
他把数据往桌上一放,顺手抓起小渊桌上的饼干就往嘴里塞,边吃边说:
“我跟你说,现在中科院里,你的名字都快成‘神话’了。大家都在猜你到底是什么神仙,能拿出这么牛的架构图,还能搞出1纳米碳基芯片的技术。有人说你是‘穿越过来的未来人’,还有人说你是‘外星人卧底’,听得我都想笑。”
小渊无奈地摇摇头:
“别听他们瞎猜,都是瞎琢磨出来的。”
“瞎琢磨能琢磨出这技术?”
杨伟翻了个白眼,
“你现在就是个隐藏的大佬,平时装得跟普通学生似的,一出手就是王炸,炸得整个科技圈都懵了。”
他顿了顿,突然想起什么,正色道:
“对了,创世纪超算的高稳定性能量接口,我跟李院士说了,他特别支持,说正好为后续的军工项目做准备。他还让我问问你,接口的具体参数有没有要求?比如电压、频率、散热阈值?”
“按1纳米芯片的能耗标准来就行,预留15%的冗余空间,后续可能要处理高负载数据,尤其是跨星通讯和量子加密任务。”
小渊回答得滴水不漏。他没敢提这接口真正的用途——是为了未来与盖娅星的星际传送系统做数据对接,只能以“军工项目”为掩护。